太湖三万六千顷,渺渺茫茫浸天影。乍暖还寒时节,泛舟太湖之上,候鸟成群觅食、鱼儿悠闲遨游。
“2023年,太湖水质藻情达到2007年以来最好水平,连续16年实现安全度夏。”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生态环境厅厅长蒋巍用“三新三最”概括了过去一年太湖治理“成绩单”——湖体水质实现新改善、指标达到2007年以来最好,蓝藻防控实现新成效、藻情达到2007年以来最轻,流域治理实现新提升,重点断面优Ⅲ比例达到2007年以来最高。
破立并举,唱响新时代人水和谐共生“太湖美”。蒋巍介绍,江苏省深入推进产业绿色发展,全面削减工业污染排放。一方面,大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出台《传统产业焕新工程实施方案》《加快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指导意见》,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另一方面,加大涉磷企业整治力度,按照“规范提升一批、入园进区一批、关停淘汰一批”原则持续深化整治,对流域2万余家涉磷企业全面建立“磷账本”“磷清单”。截至2023年底,8987家企业完成“一企一策”整治方案编制,6970家企业完成规范化整治。
控源减污是太湖治理的关键之举。2023年,江苏省新增城镇污水处理能力每日49.1万吨,累计处理能力达每日944万吨;新改建城镇污水管网493公里,建成污水管网3.2万公里,累计建成生活污水提质增效达标区面积1707平方公里。太湖流域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提升至83.8%,在太湖一、二级保护区执行全国最严格的池塘养殖尾水排放标准,流域46万亩规模以上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基本完成。2023年,流域稻麦秸秆机械化还田率超过83.3%,秸秆综合利用率、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5%以上。
湖西片区是太湖上游最重要的汇水区,也是新一轮太湖治理聚焦的重点区域。江苏省组织开展监测溯源,“一河一策”编制水质达标提升方案,一体推进洮滆片区产业转型、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出台滆湖长荡湖系统治理三年行动计划,完成洮滆片区清退圈圩3.22平方公里,恢复湿地3.59平方公里,滆湖清淤395万立方米。推进洮滆片区综合治理与可持续发展试点库51个项目建设,累计完成投资约100亿元。
江苏省将太湖治理纳入新一轮部省共建合作协议,持续提升太湖治理水平。2023年实施治太工程488个,完成年度投资238亿元,较往年增加约50亿元。省财政每年安排20亿元作为专项引导资金,累计下达340亿元,支持项目约8000个。2023年为40支绿色债券实施贴息7007万元,累计发放“环保贷”1.21亿元、“环保担”4.05亿元,8个EOD项目进入国家生态环保金融支持库,已获银行授信126.9亿元。
“生态环境部门将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紧盯上游重点地区,加大洮滆片区治理力度,严格对照考核工作方案,对太湖主要入湖河流及上游关联骨干河流开展水质提升整治。”蒋巍表示,将谋划一批重点项目建设,不断补齐基础设施建设短板,持之以恒将《推进新一轮太湖综合治理行动方案》各项任务落地落细落实,努力打造全国湖泊治理标杆。
新华日报记者 吴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