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是壮族,妻子是仫佬族,儿媳妇是汉族,餐桌融合了几个民族的口味,有壮族的糍粑、粽子,也有仫佬族的冷食、白汆。这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罗城仫佬族自治县龙岸镇龙凤村金鸡屯何明星家的基本情况和生活日常。
全国人大代表、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县长吴国军说,在金鸡屯,居住着壮族、汉族、仫佬族、苗族等7个民族,78户380多名村民世代和睦,其中不乏像何明星一样一家3个民族6口人的多民族家庭。他们互相尊重民族习惯,日子过得幸福美满,演绎了多民族和谐共处的故事。
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在广西,全区由两个以上民族组成的家庭达163.66万户,“十口之家、情融五族”在广西比比皆是。这些幸福的小家,正是广西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的缩影。
吴国军表示,文化认同是民族团结的根脉。作为全国唯一的仫佬族自治县,近年来,罗城将民族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以文旅融合发展助推民族团结进步,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
深入挖掘仫佬族的丰富民族文化,创新民族风情游、民俗体验游、村落风光游、特色节庆游等发展模式,罗城利用“广西三月三”、婆王节、仫佬族依饭节、走坡节等特色文化资源,组织开展“文化进万家”、基层群众文艺汇演等群众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活动。
其中,仫佬族依饭节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该节日是仫佬族人民感恩还愿、庆贺丰收,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人丁平安的重要节日。截至目前,罗城已成功举办5届仫佬族依饭文化旅游节,成为罗城的一个文化招牌,吸引全国各民族同胞前来参与体验。
在罗城的棉花天坑景区,别具一格的天坑景致和悬崖酒店,吸引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到此探秘、休闲。“景区附近的四把镇棉花村,曾是一个仫佬族聚居的深度贫困村,随着景区的开发,棉花村成了远近闻名的旅游村。”吴国军介绍,罗城发挥旅游资源优势,积极探索“文化旅游+民族团结”新路子,重点打造四把镇棉花村深洞屯、东门镇石围古村和小长安镇大勒洞屯3个民族特色村寨,当地群众或在景区务工,或开办农家乐,摘掉了贫困帽,走上了致富路。
“下一步,我们将深化提升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全面开展村屯民族团结进步活动促进村屯邻里和谐工作,以邻为善、以邻为亲、以邻为乐。”吴国军表示。
广西日报记者 何明华 覃文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