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3月,随着桃花、李花盛开,我们的农家乐生意也进入了一年中最好的时候。”近日,四川省泸州市叙永县石厢子彝族乡堰塘村堰林农家乐老板李欣友高兴地说,得益于乡村产业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他在家门口吃上了“旅游饭”。
地处赤水河谷,堰塘村因地制宜发展特色水果产业,与叙永县水潦彝族乡赤水河村、赤水镇斜口村等多个村共同打造乌蒙花海,成为周边群众春游赏花的目的地。谈起这些年的变化,堰塘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吴健表示,家住赤水河边,村民们依水而生,保护赤水河已在当地成为共识。特别是2021年7月赤水河流域保护“共同决定+条例”在云贵川三省同步施行之后,堰塘村走上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走在堰塘村,不时出现的微型污水处理站和行驶在路上的粪污转运车引人注目。“近3年来,村里共修建了17个微型污水处理池,全村450余户村民生活污水处理实现全覆盖。同时,结合特色水果产业发展,我们还用粪污转运车把处理后的生活污水装载到地里作为生产灌溉用水,实现循环利用。”吴健说,截至目前,堰塘村已建成高标准示范果园1200亩,年产柑橘等水果1800吨以上,同时发展乡村旅游业,2023年村域经济收入约400万元。
如今,堰塘村村民端稳了“产业碗”,吃上了“旅游饭”,对赤水河的保护意识更加强烈,村里的特聘巡河员、保洁员常态化在赤水河沿线开展巡逻和保洁工作。“水清了、岸绿了,大家都积极参与保护赤水河,共同守护美丽家园。”巡河员杨银说。
实习记者 许世智 川观新闻记者 刘佳 田程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