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无论是乘坐飞机、火车,还是驾乘汽车进入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旅客都会对西双版纳“行在路上、美在心间”的绿色之美感受颇深。
近年来,西双版纳州持之以恒推动绿美建设,大力实施雨林保护、雨林修复、雨林回归、林城融合、环境治理“五大行动”,不断提升城乡建设品质和景观品位,以绿色之美赋能全域旅游打造,把世界一流的旅游资源转化为全球顶尖的旅游优势,加快世界旅游名城建设步伐,擦亮西双版纳“热带雨林、避寒胜地、动植物王国”名片。
5月20日,记者走进刚被命名为“绿美校园”的西双版纳州民族中学,立即被校园内的小微植物园所吸引。小微植物园集科普、观赏与绿化于一身,分为科普教学区、古树文化区和保护植物区,共种植包括49种国家珍稀濒危植物在内的203个物种,形成了校园内多层次多物种的校园绿色体系,打造了独具雨林特色的校园景观。此外,教学楼群前方还打造了一片乐芷园,种植了暗红缅栀、红花缅栀、鸡蛋白、印度鸡蛋花、三色鸡蛋花等9种鸡蛋花。两个微型园区,成为这个美在植绿、美在增色、美在添香、美在塑形、美在文化的绿美校园中最为耀眼的两颗明珠。
近年来,西双版纳州进一步在绿美景观化、特色化上下功夫,做好补绿、增色、添香、引水、塑形等文章,着力提升澜沧江、流沙河沿岸景观,积极推动生物多样性进城,让绿色和生态渗进城乡肌理、融入城乡血脉。全力营造游客“来了就不想走”宜旅宜居美景的同时,全力推进景区、酒店等文旅项目提升改造,着力通过旅游产品、模式、业态创新和服务创优解锁流量密码,助力文旅产业实现“火出圈、接得住、可延续”跨越式发展,切实增强游客高质量旅游体验感。
已经开园25年的“老牌”景区傣族园近期进行了提升改造。进门300米是刚建成投入使用的新区泼水广场,以大气的傣式宫廷建筑为主体的广场大门楼入眼便觉精美壮丽,泼水广场前端的新区主舞台通体为傣族艺术浮雕建筑,整个泼水广场与新建的傣寨区域相连,游客在尽情感受全新傣族泼水乐趣的同时,还可享用傣家美酒美食。
景区总经理岩轰罕介绍,景区品质提升后吸引了更多游客前来游玩,今年单日游客入园人数最高达3万人次。
漫步在西双版纳州各大旅游景区,无论是已经完成绿美景区提升改造的勐海县打洛镇独树成林景区,还是投入3.5亿元打造的大型演艺和夜游项目,都让人耳目一新。
“为加强文旅产业支撑,西双版纳州坚定不移大抓项目、抓大项目,建立文旅产业重点项目库,以重大文旅康养项目为引领,打造文旅产业发展新的增长点、引爆点,着力丰富业态、提升品质、增强体验。”西双版纳州文旅局局长李强说,围绕培育建设世界级旅游景区和旅游度假区要求,西双版纳州正全力促进中冶置业(新加坡)有限公司前来投资建设摩天轮、飞禽公园等项目,并力促西双版纳至新加坡直航。与此同时,歌朗河文旅综合体、“澜沧江、流沙河”流域EOD等重大项目已全面启动建设。2023年,全州完成旅游业投资近29亿元,增速68%,在全省16个州市中名列前茅。
今年“五一”小长假期间,西双版纳州共接待游客189.56万人次,同比增长5.25%,旅游总收入21.60亿元。本报记者 戴振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