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演练
本报记者 姜定才 通讯员 杨付坤
曲靖经开区把党建引领、以人为本、服务产业、推动发展作为开展产改工作的主基调,力争在谋划上高瞻远瞩、措施上行之有效、行动上精准高效,扎实推动产改工作见行见效。
党建引领 高位推动
谋定而后动,知止而有得。曲靖经开区坚持党建带工建、工建促发展,把党的领导贯穿到产改全过程,形成党工委统一领导、总工会牵头抓总、各部门通力合作、企业主动作为的“一盘棋”工作格局。
经开区把产改工作纳入党工委重点工作,要求下沉一线,解决产改中遇到的问题,协调财力、物力、人力支持产改工作。经开区总工会围绕锻造最红产业工人队伍、打造最强技能人才矩阵、健全最优产业工人成长体系,认真谋划产改工作全局,科学制定产改工作方案,出台产改考核常委分工负责制,全力推进“五个全覆盖”和“五大行动”,健全“四项机制”,指导所有区级示范企业出台产改方案。
经开区产改工作把“工人至上”理念贯穿始终,将改革重心向提高职工素质、维护职工权益聚焦,围绕工人急难愁盼问题,精准施策、全面发力。
加强政治引领提高职工认同感。深入开展劳模工匠进校园、进企业“双进”活动。建立高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党员“双培养”制度,近年来,在产业工人中发展党员240名,近300名技术能手、优秀产业工人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在“两代表一委员”推选、劳模表彰等方面向一线职工倾斜,推荐21名优秀专家人才担任“两代表一委员”。
畅通发展通道提高职工成就感。突出技高多得、多劳多得,在企业开展集体协商健全产业工人薪酬激励机制,大力推广技术创新、能级工资等,推动产业工人技能水平与薪酬等级挂钩,3万多名职工因此受益。建立技能人才和技术人才的互转渠道,一线工人、技术工人和管理人员同等评价、同等待遇,2023年,经开区两大主导产业专业技术人员达309人,同比增长53.6%。
注重关爱帮扶提高职工获得感。建立人才专员工作制度,依托园区人才服务工作站等“一站式”服务平台,为人才提供子女就学等12个方面30余项服务事项,为1580名人才解决子女就学问题。实施“人才安居行动”,建成公租房8842套,为2000余名产业工人解决住房问题。
服务大局 建功时代
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曲靖经开区落实省委、省政府绿色能源战略部署,全力打造绿色硅光伏和新能源电池两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引导产业工人在国家战略大局中担责任、强本领、作贡献。目前,经开区全力推进产改试点任务12项,充分发挥产改工作融入国家重大战略的作用。
主动服务产业发展。推动光伏产业出台职业(工种)评价体系,组建建筑工程等7个职称评审委员会,推进成立硅光伏企业等8个职工培训中心、技能等级鉴定中心。建成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等70余家。着眼产业链、创新链、教育链深度融合,积极推进政校企合作,累计向企业培养产业人才3000余人,推动校企合作开设10个特色订单班,培养专技人才500余人,增设光伏应用技术专业和新能源汽车专业2个特色专业。
掀起创新创造热潮。指导企业先后承办省级硅光伏产业技能竞赛、市级新能源电池产业技能大赛等各类赛事21项,培养、选拔省、市级技术状元22人,技术能手197人,建成各类技能大师工作室8个。鼓励高技能人才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重大工艺革新等方面奋发作为,开展重点产业园区劳动和技能竞赛三年行动计划。
先行先试 成效明显
聚焦重点行业,强化示范带动。突出国有企业、非公企业、硅光伏和新能源电池行业,鼓励支持方大春鹰、曲靖晶澳、曲靖德方3家省级试点企业分别探索实践员工关爱体系、薪酬激励机制、员工晋升通道,让职工共享发展成果,均取得良好效果。
注重政策宣讲,留住技能人才。定期深入企业举办人才项目申报等相关政策宣讲培训,确保企业、人才对各项利好政策应知尽知、应享尽享。近年来,集中宣讲人才和就业相关政策10次,入企开展政策宣讲20余次,覆盖企业54家,动员128人申报各类人才奖项;办理创业担保贷款156户;认定就业见习基地15个;开发就业见习岗位233个;省、市、区累计投入就业人才资金8000余万元。
总结成功经验,推广试点做法。鼓励和支持区内企业结合自身实际,量身打造各有侧重、各有特色、各有亮点的产业工人队伍。创造性开展了以“我与我的企业”为主题的产业工人讲故事活动和“经开区最美产业工人”评比活动,产改工作实现以点带面、示范引领,点上开花、全面推进。
目前,经开区成功创建省级产改示范区1个、省级产改示范企业3个、市级产改示范企业11个、市级产改示范区和市级产改示范园区各1个,园区产改工作走在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