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倩楠
“鹤”这个事物时常出现在白族人民的生活中,小到壁画、用具,大到县名,体现出白族人民对鹤的喜爱。白族作家刘永松在《牧鹤的女人》中将意象“鹤”的内蕴不断升华,结合现实,揭露出偏远山区的女性命运。小说从故事中重复出现的“鹤”意象入手,分析白族文化中“鹤”意象内蕴,并逐层分析“鹤”意象在小说中的深层内涵。
刘永松,笔名寒冰,大理鹤庆人,曾当过记者编辑,具有深厚的写作功底。著有长篇小说《人生坐标》,中短篇小说集《大学·拾梦》及专著《晓雪评传》,长篇小说《出城》(节选6万字)刊发于《民族文学》。她的作品大都从女性视角出发,通过女性表述引发读者对人生和现实的思考,同时凸显自身良知与社会道德理念。
小说《牧鹤的女人》,描写了大理鹤庆一个小村庄里两个女孩在重男轻女的旧观念压迫下,不断抗争,最终实现梦想的故事。
小说中,“鹤”意象频繁出现,与两位女性人物命运联系紧密,女性人物经历不同的人生阶段时,“鹤”本身的含义相应地发生变化。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在小说中作家将自己对女性遭遇的怜悯寄托于“鹤”这个意象中,更好地表达出作家的情感。
小说的开头作家点明诗鹤高尚品格的同时,也预示着诗鹤一生将与鹤联系在一起。作家在小说《牧鹤的女人》中隐晦表达了能够去“牧鹤”的女人是诗鹤,只有这样有理想,品行高洁的女性才能与高贵无瑕的鹤平齐。
诗鹤一直受到重男轻女旧思想的压迫,常对自身女性身份不满。父亲阻止她继续求学,最后她不得不妥协。她明白在落后的山村,女性所处现状无法扭转。此时的她如一只被囚禁的鹤,有才能却无法施展,有高尚理想无法实现。鹤在湖中自由自在不受外界束缚,形成了一种悠然平静的氛围,而诗鹤承受家庭压迫、承受被迫放弃理想的痛苦,则形成了一种压抑苦闷且迷茫的氛围,自由自在嬉戏的“鹤”就与诗鹤的处境形成鲜明对比。此外,诗鹤是一个善于掩藏情绪的人,她一直面带微笑待人温柔,此时场景的对比更能将诗鹤遭受的苦难放大,也更能引起人们对诗鹤的同情。
诗鹤的一生遭受了太多的苦难,命运的不公压得她喘不过气。回看诗鹤的经历,一个有着前卫思想的女性与旧思想旧道德进行斗争,父母反对和丈夫欺骗,文中最后金鹏母亲以死相逼。但正因为这逼迫,才成就她最后成为改变山区女孩命运的救世者。
铁男是小说女性角色之一,她父亲也有重男轻女的思想,但铁男家因为母亲生下7个女儿,铁男因祸得福。没有男孩的家庭,父亲把她当成男孩养,从而有机会读书。这是铁男能够“飞”向远方的重要原因之一。
铁男在追逐理想的道路上充满困难,她一直将诗鹤作为自己的榜样,当诗鹤变成只知柴米油盐的妇女时,她认为诗鹤抛弃了自己的理想,这导致她以诗鹤为主搭建的人生信条崩塌。她想起诗鹤的话,一边心疼诗鹤的遭遇一边对自己的未来充满迷茫与无措。这时铁男的境遇就与独自漫步的白鹤境遇一致,一边是孤独寂寞的白鹤,一边是失落迷茫的铁男,周遭的气氛也是孤独凄凉的。此时的鹤可以说是铁男的另一个化身,虽身处自由自在的环境却无人依靠无人指引。
诗鹤的事虽然影响到铁男,但铁男没有放弃学习,之后的日子铁男不停写作不停投稿似在发泄心中的不满,又似乎在弥补诗鹤不能提笔写作的遗憾。此时,“牧鹤”的女人变成了铁男,“鹤”的含义也变成理想,铁男带着她与诗鹤的理想努力上进,突破学习中的重重困难进入大学,真正意义上的“飞”向广阔天空。小说中铁男的成功经历,无疑给偏远山区与铁男有着相同经历的女性一种鼓励,更是对那些重男轻女的旧观念的讽刺。
小说中诗鹤的母亲是次要的女性角色,描写她的字句不多,但其人生经历令人唏嘘。诗鹤母亲自小生活在男尊女卑的环境中。女性一直处于被压迫、被剥削的弱势地位,很多女性一直遵守“男尊女卑”“三从四德”的落后思想。这些观念不仅为女性受剥削提供了借口,同时也导致女性本身的思维受到限制,甚至一些女性认为自己受剥削是理所当然的。
诗鹤的母亲在嫁给诗鹤父亲之前拥有极高的歌唱天赋,在举行的男女对歌比赛中诗鹤母亲总能拔得头筹。然而诗鹤母亲结婚后,歌唱天赋变成了丈夫对她施暴的缘由。此后,诗鹤母亲终日活在诗鹤父亲阴影之下,自己也成为旧思想的追随者。
诗鹤母亲是一个令人可笑又可悲的人物,原本她是一个有理想的女性,却被有男尊女卑思想的丈夫家暴,被折断翅膀囚禁在村中,十分可悲。令人可笑的是,她明白诗鹤有着极高的文学和绘画天赋,但她也成为杀死诗鹤理想的刽子手之一。长久以来的打压与束缚,使关在牢笼里的“鹤的女人”成为了旧观念的“奴役”。“鹤的女人”不再是自由的,而成为了被“牧”的对象。诗鹤母亲代表的不只是自己,更代表了生活在偏远山村中被重男轻女旧思想所奴役、被打压的山村妇女。这部小说在讽刺重男轻女旧思想的同时,也揭露了偏远山区妇女的生活现实。
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灿烂文明史中,鹤崇拜现象由来已久。《淮南子》中云:“鹤寿千岁,以极其游。”古人对鹤的喜爱和推崇寄托了人们的理想追求,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方面,影响十分广泛。汉文化传入白族地区后,在白族文化中的鹤意象受到了汉文化的影响,鹤的寓意有相似的地方,也有差异。汉文化和白族文化中,鹤都有吉祥、长寿、清正廉洁、自由隐逸等多重含义。随着历史演变与文学的发展,鹤意象的文化内涵得到了不断引申与拓展。历代文人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审视,捕捉意象并加以演绎,发掘出更加纷繁复杂的意象内蕴。在古代文学中鹤意象作为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个重要存在,具有非常多的代表意义。但鹤意象最常用于象征君子美德,鹤常作为文人孤寂,隐逸思想的体现。这时鹤意象主体大多为君子文人等男性人物,代表的也多为男性精神思想。随着时代变迁,人们在文学和生活中使用有关鹤的成语时,虽使用范围不再局限,但是成语典故的来源主体主要是男性。刘永松却不再局限鹤的主体,她将鹤的意象升华,借主观情感融入鹤意象之中,把鹤意象的主体变成了女性,使鹤的意象因改变而呈现出新的寓意。与此同时,作家将虚幻的寓意转变为现实的人物,把鹤升华为高尚理想或是有理想且品格高洁的女性象征。
鹤意象的第一层内蕴是对重男轻女旧思想的讽刺。以诗鹤为例,生在美丽而富饶的地方却受尽苦楚,整日做着繁重的农活时不时还要遭受父亲辱骂与毒打。诗鹤在接受新思想的同时还一直遭受旧思想的束缚,新思想告诉诗鹤应该追求自由,所以诗鹤在父母逼迫她辍学时据理力争,在村民的愚昧流言和爱情无望中选择逃离家庭远走他乡,在与工厂认识的男子婚姻不如意时再次选择反抗,离婚带着孩子回老家。诗鹤最后一次反抗是答应了金鹏的求婚却导致金鹏母亲自杀身亡,诗鹤从此消失。很多人以为她选择了自杀,而她却成为了改变山区女孩命运的救世主,震惊了所有人。
鹤的第二层意象内蕴代表突破层层困境的女性。铁男冲破重重困难实现自己的理想,成为作家、画家。小说中的铁男就如鹤群里那只领头的鹤,将带领更多来自偏远山区的“鹤”逃离禁锢飞向广阔的蓝天。
鹤的第三层含义是高尚的理想。在《牧鹤的女人》这部小说中,鹤与理想是联系在一起的,在文中诗鹤品行高洁,铁男一直追随她,她们两个爱好相同,梦想相同。诗鹤比铁男年长几岁,铁男所追求的理想也受到诗鹤影响,从某些方面来说诗鹤其实就是高洁理想的化身。在铁男追随诗鹤前进的脚步时,其实也是在追逐自己的理想,所以当诗鹤停住前进的脚步时,铁男也因此失去了前进的方向,产生了逃离课堂逃离家乡的举动。
小说中,作家在讲述这两位青年女性成长的同时也在诉说着偏远山区女性生存的困境,而诗鹤与铁男只是受压迫中的一员,有更多的女性像诗鹤母亲一样永远被束缚在大山里,永远没有办法为自己争取到自由。我们要做的不仅仅是同情她们,更是要让平等的思想传播到每一个角落,改变当地人们的思想让更多的女性挣脱旧思想的束缚,勇敢追求自己的梦想,展开 “翅膀”飞向广阔的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