寸黎宏
人间三月,春风漾起河畔边的柳条,绿意装点着园子里的各个角落,来来往往的人们,赏花、划船、漫步,皆被抹上喜悦的色彩。
我于亭中借相机取景默默地观察着一切。不多时,有一位身穿碎花连衣裙的小女孩,猫着腰,小心翼翼地靠近我的镜头,好奇地张望后询问我:“姐姐,你在拍什么,我能看看吗?”她说话的时候,眼睛映射出湖面的波光,高高扎起的发尾一跳一跳的。
我立马应答她:“当然可以!”随后,我在园子里收获了春天来临时的第一句夸赞。不远处,似有一位戴眼镜坐于轮椅上的中年人投来了微笑……
关于春天给予的勇气
《我与地坛》中,史铁生透过园子看见四季,感悟四季,写下四季。我尤其喜欢他所形容的春天。他说,春天是祭坛上空飘浮着的鸽子的哨音;是一径时而苍白时而黑润的小路,时而明朗时而阴晦的天上摇荡着串串杨花;是树尖上的呼喊……我站在春天里,也感受到春天鲜活的脉搏,是清晨欢快的鸟语,是少女被风轻扶起的发丝,是肆意疯长的爬满篱笆的藤蔓,是阳光里落下的海棠花瓣,是打照在黄色围墙上面的树影斑驳,是相互追随游荡在水面的野鸭……刹那间,我仿佛也穿梭到了书中,抵达史铁生的“精神之园”。我站在春天里,看见那位坐在轮椅上戴眼镜的中年男子,他手里拿着笔和本在记录着什么,那些枝头冒出的新芽附着晶莹剔透的露珠,牵出的丝线飘到我的手掌中,钻进皮肤,挨过冷冽寒冬的身体仿佛也跟着重新拥有了脉搏和呼吸。春天果然不负众人对它的期望,春天的一切,予人蓬勃生机,予人希望,予人重新开始的勇气。
关于平凡却热烈的人们
15年的时间里,史铁生在园子里遇见了不少人,他们是“精神之园”里重要的组成部分,他把他们一一记录,视角细腻,令人印象深刻。那对总是在薄暮时分来园中散步的夫妇,他们风雨无阻;那位爱唱歌且唱一上午也听不出疲惫的小伙儿,连着太阳也不觉疲惫,“把大树的影子缩小成一团,把疏忽大意的蚯蚓晒干在小路上”;那位走上五六十米便把酒饮入腹的“奇怪”老头儿;那位唯独在等一种罕见鸟儿的捕鸟汉子;那位朴素优雅,幽静穿行在园中的女工程师;那位最有天赋但被埋没了的长跑的朋友;那位漂亮却不太幸运的女孩……跟随文字,一位位真实存在园子里的“朋友”跃然于眼前,他们平凡鲜活而富有魅力,他们让你暂时忘了命运拖住你的苦闷,他们会在与你道别时叮嘱上一句:再试着活一活。生命的热烈穿过文字直击胸口,来来往往的小人物虽平凡,却也正是构成这个世界的闪亮元素,他们或苦难或幸福,或残疾或健全,皆充满它独特的意义。
关于探寻问题的答案
书里写到,多年来一直困扰着、陪伴着史铁生的三个问题,“第一个是要不要去死?第二个是为什么活?第三个,我干吗要写作?”双腿瘫痪被困于轮椅,患上尿毒症,常人难以想象的苦难接二连三地发生在他身上,他曾一度想要了结自己,但在园子里思索生与死的来回之间,他又探寻到了问题的答案。
史铁生写道,“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样一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关于为什么要活?史铁生则说自己完全没有想明白。“这不是在某一个瞬间就能完全想透的,不是能够一次性解决的事情,怕是活多久就要想它多久了,就像是伴你终生的魔鬼或恋人。所以,15年了我还是总得到那地坛去,去默坐,去呆想,去推开耳边的嘈杂理一理纷乱的思绪,去窥看自己的灵魂。”
虽然没有想明白为什么要活,但是对于“怎么活”,史铁生却想明白了——那就是写作。“活着不是为了写作,而写作是为了活着。”“为什么要写作呢?为了让那个躲在园子深处坐轮椅的人,有朝一日在别人眼里也稍微有点光彩,在众人眼里也能有个位置,哪怕那时再去呢,也就多少说得过去了。”
在一场场与命运对话的过程中,史铁生想明白了一件事,“人真正的名字叫作欲望”,比如爱情,比如价值感都是欲望,因为欲望才会生出追求,而当欲望无法得到满足时,也就生出了痛苦。幸而是写作,写作填补了史铁生的苦痛。写作于史铁生而言,更像是在给自己的生命书写答卷。
关于不成熟的我与“地坛”
阅读《我与地坛》的过程,仿佛是一场观影,“谁又能把世界想个明白呢?世上的很多事是不堪说的。”我也曾是书中所说的,“再想一步你就会坠入深深的迷茫”的人,我迷茫这个世界总有不公和生不逢时,在深陷不甘心的泥沼里自我拉扯渐渐忘记生活本身的模样。“苦难既然把我推到了悬崖的边缘,那么就让我在这悬崖的边缘坐下来,顺便看看悬崖下流岚雾霭,唱支歌给你听”。史铁生在这本书里写了多少次死,就有多少次生,他不断泄气又不断地给自己打气,他在一次次自暴自弃里努力自我救赎,也同时救赎了作为读者的我,他的勇敢乐观都让人为之动容。
如果说写作是史铁生寻找人生意义的方式,那镜头记录于我,也就是黑暗里拖拽住我的一只手,它使我幸免于完全陷入黑暗之中。我透过镜头看到山头的火红落日,海浪拍打礁石,油菜花田里奋力振翅的蜜蜂,车窗外向身后远去的隧道……回看这一切被镜头记录下的影像,仿佛这全世界的苦闷都豁然释怀了一般。史铁生无法用双腿踏寻世界,便坚定地用笔去找,我想,我也该步履不停地坚持用镜头去寻找,寻找那化作“精神之园”的“地坛”。
在被苦难裹挟之时,不妨,先不着急,先向春天走去,向四季走去,向光亮走去,探寻还未被开发的热爱,兴许在下一段旅程里,你又能收获新的豁然开朗与热烈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