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嫏嬛撷珍

从一个角度展现国学学者的人生风范

——历史口述史《我的父亲刘文典》介绍
云南日报2024年08月10日

本报记者 郑千山

日前,一部由刘平章口述、刘明章、章玉政整理的口述史著作《我的父亲刘文典》由团结出版社出版发行(2024年5月版)。该书以严谨、客观而细腻的笔触展示了一代国学大师刘文典先生的学术成就和不为人知的生活细节,厘清了多年来关于刘文典传闻轶事中的诸多戏说,具有重要的文史参考价值。

刘文典(1891—1958),原名文聪,字叔雅,笔名刘天民,祖籍安徽怀宁。我国近代著名国学学者、文史专家、翻译家,著有《淮南鸿烈集解》《庄子补正》《说苑斠补》《三余札记》《群书校补》《杜甫年谱》等,翻译有《近世思想中之科学精神》《叔本华自我意识说》《佛兰克林自传》《美国人之自由精神》等。刘文典平生颇具名士风范,颇多传闻逸事,其一生经历了中国近现代史上的巨大变局,从早年追随陈独秀、刘师培、章太炎、孙中山,积极投身民主革命,到后来担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大、云南大学等校教职,曾出任过安徽大学校长、清华大学国文系主任等职。他毕生致力于高等教育,致力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刘文典的学问,古籍校勘、诸子学、古典文学研究,皆有涉猎。他所讲授的课程,从先秦、两汉、唐、宋、元、明、清到近现代学术,从希腊、印度、德国到日本,古今中外,博大精深。其个体的命运与时代的风云紧紧相连:一方面,心系家国命运,以新文化、新知识、新思想启蒙国人,始终抱定爱国热忱;另一方面,潜心国故整理,校勘精深,著述宏富,以手中之笔传承文化薪火。对他的研究,实际上是对100多年以来“三千年未见之大变局”的近现代文化与学术变迁与发展的一个角度的研究。

《我的父亲刘文典》一书系刘文典之子首度系统口述梳理、回忆父亲一生的文字(经人整理),既有对刘文典革命生涯、学术生涯的历史爬梳,也有对其待人接物、尊师重生的温情回望,更有对诸多坊间不实戏说演绎的严谨回应。书中所提到的很多故事、细节,或源于口述者的亲身经历,或得闻于亲友,或求证于权威记录,是难得的第一手文献资料。

一谈到刘文典,世人皆曰其“狂”(也许就是一种误读),而其实在“狂”的表象之外,刘文典还有更为丰富的人生面相。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本书以较大的篇幅展现了刘文典心怀天下、忧国忧民的家国情怀,印证其作为“求学问的爱国者,爱国的学问家”等鲜为人知的一面,这是过去有关著作未曾或较少提及的,为读者勾勒出一个鲜活立体、“不一样”的刘文典。

刘文典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过程中一位颇具代表性的人物,对他生平业绩以及博大精深学问的深入研究,是当下深入学习和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实例,相信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多、更全面、更深入的研究成果不断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