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思茅百香果“触网”销四方

云南日报2024年11月28日

百香果

果农采摘百香果。

进入冬季,思茅区龙潭乡的百香果也迎来了采摘期。走进龙潭乡百香果示范种植基地一期基地,绿油油的藤蔓爬满棚架,圆润饱满的百香果缀满枝头,微风吹过,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果香。果农们穿梭在藤架间采摘成熟的百香果,丰收的喜悦溢于言表。

龙潭乡于2024年初引进企业种植百香果,一期基地占地面积95亩,品种为“金都3号”。相较其他的百香果品种,“金都3号”的个头更大、甜度更高,香味十足、可食率高,深受大众喜爱。

“目前一期的产量大概是每亩2吨,亩产值可达3万元以上。”基地生产主管曹世迁介绍,要种出香甜可口的百香果,优质的品种和优越的地理环境缺一不可。确定好品种后,公司在普洱市寻找种植基地时,选中了有着“水果之乡”美誉的龙潭乡。

一期基地的百香果进入盛产期,不远处二期基地的百香果苗也长势喜人。果农和技术人员正给果树绑枝、修剪枝叶,让百香果吸收充足的阳光和养分,确保增产增收。

“金都3号”百香果龙潭乡示范种植基地二期基地占地50亩,于2024年10月末种植完成,预计2025年6月投产,产量有望达到每亩3吨。

二期基地负责人黄华党说:“我们借鉴了一期的种植经验,对大棚的高度、植株的株距和营养方案进行调整,希望能够达到更高的产量。”

百香果产业的发展,还给周边村民提供了家门口务工的增收新渠道。基地日常每天用工7至10人次,到了忙碌的授粉期和采摘期,临时用工可达每天25人次。

龙潭乡龙潭村大新寨村民小组村民徐忠才今年4月开始从事百香果日常管护。他说:“以前都是到外面做一些散工,没有固定的收入。如今在基地务工,收入比较稳定,每天工资100多元,离家也近。”

从丰产到增收,销路是关键。经过市场调研,基地采用订单式种植模式,由企业分拣、包装百香果,再通过微信商城小程序等平台“触网”经销,百香果走向全国各地。

一颗颗果实挂满枝头,一阵阵果香扑鼻而来……近年来,龙潭乡把发展优势特色产业作为主攻方向,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特色水果产业,通过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通供应链、完善利益链“四链融合”,让特色水果成为当地农业产业发展中的劲旅。截至目前,全乡水果种植面积6000余亩,成为当地群众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

本报记者 胡梅君

通讯员 陶俊蓉 罗嘉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