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永仁县,亚洲最大的连片晚熟芒果种植区在广袤的高原大地上焕发着勃勃生机。这是永仁哲林实业有限公司用时10年,以顽强毅力和创新精神开辟的“绿水青山”。依托4万亩芒果产业,永仁哲林不仅成就了企业自身的发展,还带动了地方经济发展,为高原特色农业助力乡村振兴提供了生动范本。
“因为我们深耕芒果种植行业30年,清楚芒果树是长期作物,只要坚持10年打好基础,下一个10年就是收获期,芒果产业一定会实现盈利。”永仁哲林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张一林说。正是依靠30多年芒果种植的经验,张一林瞄准了晚熟芒果产业,来到了永仁县投资兴业。自2013年公司成立以来,以晚熟芒果产业为突破口,坚持科技创新、产业融合发展之路,将地方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成为云南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的标杆企业。
永仁县地处芒果种植的“高原死亡线”,尽管自然条件严峻,但哲林公司迎难而上,通过投资数亿元,调水数十公里,克服重重困难,建成了4万亩高标准芒果种植基地。“我们种植的凯特、贵妃等优质晚熟芒果,充分利用高原昼夜温差大的特点,甜度高、无公害,每年7月至12月分批上市。”张一林介绍,预计基地2025年全面投产后,芒果年产量将达2万吨,总产值超1亿元。此外,永仁哲林与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合作,成立了尼章光芒果专家团队工作站,攻克高原芒果种植技术难题。2021年,公司被评为“绿色食品牌”省级产业基地,树立了云南特色农产品的品牌形象。
2022年初,一场罕见的暴雪灾害席卷永仁县,2万多亩芒果树面临大面积减产风险。在紧急关头,永仁县迅速组织党员干部帮助企业进行生产自救,挽回了灾害损失。这次党民同心的行动,成为当地优良营商环境的生动体现。“灾难没有打倒我们,反而激励我们更加坚定地走科技农业和绿色发展的道路。”张一林说,一开始投入的芒果树种苗在2013年经历严重霜冻之后全部冻死,但他坚信小苗只要冲过3年“死亡线”,并成长5到10年之后就再也不怕霜冻,于是又投入400万株苗,最终种活了220万株。
作为永仁县乡村振兴的主力军,哲林公司始终把带动农户增收放在首位。通过土地流转,公司以每亩每年400元的价格承租村民土地,并按5年递增20%的标准支付费用,将在35年间为农户带来数亿元收益。此外,公司为每户保留10至20亩土地用于种植芒果,并提供全程技术支持,确保农户实现长期稳定增收。“我们不仅流转土地,还投资100万元建设全县芒果示范点,并从海南引进优质树苗3万株。”张一林介绍,这一模式已帮助多个村庄实现芒果规模化种植,形成了“户户有增收产业”的良好局面。公司还通过开办芒果种植培训班和引进海南专家等方式累计培训农户550人次,成功培养了一批芒果种植技术骨干。
除了芒果种植,永仁哲林还大力推进芒果产业链延伸。公司已投资建设现代化智能分选工厂和特色水果精深加工产业园。“通过做强一产、推进二产,最终实现三产融合发展,我们希望将永仁打造为全国知名的芒果产业集聚地。”张一林表示,这一系列举措不仅能提高芒果附加值,还能带动地方就业,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从荒山到良田,从农产品到产业链,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永仁哲林用10年实现了华丽转身。张一林表示,公司将继续深耕“三产融合”模式,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以产业带动更多农民致富,为建设现代化农业和生态文明示范区贡献力量。本报记者 段晓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