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人湖和谐 鱼水共欢

云南日报2025年02月16日

生活在星云湖畔的江川人民以渔为生,渐渐形成了每年12月定期开湖捕鱼、其余时间休渔的习俗。

在日前结束的江川区开渔系列活动上,一条条肥硕的星云鱼刚被打捞出来,就被运往全国各地。“星云湖的主要经济鱼类有青鱼、草鱼、鲢鱼、大头鲤、星云白鱼等,其中以大头鲤和星云白鱼为代表的土著鱼最为出名。”江川区畜牧水产站站长张四春介绍,大头鲤是云南省四大珍稀名贵土著鱼之一,因其头大且宽而得名;星云白鱼又称真白鱼,仅产于星云湖。

由于生态环境改变、外来物种入侵等因素的影响,星云湖特有的大头鲤、星云白鱼等土著鱼类曾一度逐年减少。为此,江川区成立了大头鲤和星云白鱼保护基地,张四春和团队多年坚持收集野生鱼种,开展人工驯养、人工繁殖、苗种培育、成鱼养殖、病害防控和大水面增殖等技术的试验研究,通过开展鱼类推广养殖、湖泊增殖放流,获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星云湖再现鱼水共欢、人水和谐的良好局面。

2000年起,江川区先后人工驯养繁殖了大头鲤、星云白鱼、云南倒刺鲃、抚仙四须鲃、抚仙湖杞麓鲤、花鲈鲤、抚仙金线鲃7种土著鱼类,并向星云湖增殖放流。2009年至2024年,共向星云湖增殖放流大规格大头鲤鱼种44吨、夏花鱼苗1400万尾、星云白鱼17.6万尾。2011年至2024年,在水库、池坝塘等水域推广土著鱼养殖,向养殖户提供大头鲤苗种1.4万公斤,累计受益养殖户503户,推广示范面积累计1.2万亩,实现经济效益2.1亿元。

不少养殖户都有这样的体会,水好鱼才好,只有优美的环境和良好的水质才能为星云湖鱼类生长创造有利条件。

近年来,为改善湖泊生态环境,江川区紧紧围绕“三治一改善”任务,纵深推进“湖泊革命”,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综合治理,以治水倒逼生态升级,实施了星云湖湖外水资源循环利用工程,建成雄关、前卫、安化泵站,开展调蓄坝塘连通扩容,初步实现湖外水资源循环利用全闭环,推动初期雨水、农田尾水、散漏污水、回用中水等水资源湖外循环利用,最大限度减轻入湖污染负荷。江川区谋划实施“一水两污”项目,新建污水处理厂、完善污水管网、建设垃圾中转站,实现“两污”精准有效治理;常态化开展“一进七清”行动,努力改善湖泊水生态,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正逐步显现。

本报记者 杨茜 通讯员 杜莎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