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滇中引水工程香炉山隧洞深处,一台重达2100吨的盾构机用时42天完成了14.3度斜坡运输及组装,刷新了行业纪录;乌蒙山腹地,一条“U形+8字形”的螺旋展线桥隧群高速公路让天堑变通途,开创了8项世界领先技术;在金沙江旭龙水电站地下洞室,一款国产智能通风设备自动感知环境,实现智慧通风……这些工程技术创新的背后,凝结着全国劳动模范、中国水利水电第十四工程局有限公司土木工程公司总工程师程飞的匠心。
18年时间,从一线工程技术员到总工程师,程飞向难而行、向新求索,在突破一项项技术难题中创造了一个个行业新标杆。
香炉山隧洞是滇中引水工程的控制性工程,全长62.596公里,地质条件极其复杂,施工时常遇到突泥、涌水、塌方、软岩大变形等情况。程飞和技术团队一次次穿上雨衣雨鞋到洞内勘察,研究优化施工方案,创新研究使用了超深超高压预注浆加固技术,将软岩地层“治”成坚固施工面。今年1月,他主导策划的香炉山34号竖井正式开挖,运用千米级竖井智能建造关键技术,向地心挖掘相当于300层楼的深度,在行业内开创了深大竖井正井法施工之最。
香炉山隧洞施工需要大型盾构机作业。直径9.84米、总重2100吨的盾构机要通过14.3度长陡斜井运输至组装洞组装,世界上没有先例,面临着极大挑战。程飞和技术团队通过计算、推演,做了几十次现场模拟试验,仅用42天就实现了盾构机组装始发,创造了行业最快纪录。
多年来,程飞参与了长河坝水电站、黄金坪水电站、引江补汉工程等十余项国家重点项目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但他不满足于水电,敢于“跨界”解难题。
2017年,程飞带领技术团队参与宜昭高速公路云南段建设。这条公路桥隧比高达90.15%,仅昭通至彝良段高差就达1082米。程飞团队创新采用“U型+8字形”多形态螺旋展线布置,螺旋桥隧群全长35公里,由13桥13隧组成,还包括了当时国内在建同类桥型综合条件下施工难度最大的拱桥——白水江特大钢桁肋拱桥,创造了复杂山区高速公路3年建成通车的“云南速度”,把镇雄县到昭通市的车程由5小时缩短至2.5小时。为了建造这段35公里的展线公路,程飞带领团队修建了100多公里的施工便道,公路建成后施工便道移交当地使用,为当地群众提供了便利。
程飞说:“有想法,就去画图纸推演、求证,最终将蓝图变为实景,这是工程人的幸福。”近年来,他继续攀登科技高峰,推动新质生产力在基建领域应用。在担任旭龙水电站引水发电系统项目总工程师期间,他针对地下洞室群通风难题,主导研发了一体化闭环智能通风技术和装备。他还主导建立公司首个智能建造实验室,研发出国内首台大纵坡斜井智能掘进台车,推动斜井钻爆施工从人工转向机械化,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和安全性。
从水电到公路,从传统施工到智能建造,程飞以改革创新、精益求精的坚守诠释了新时代工匠精神。他说:“工程人就是要发扬知难不怕难、有难敢克难的精神,不断学习领会总结,去攻克技术、破解难题。”
本报记者 郎晶晶/文 胡妤雅/图